|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  
    |      | 
 
 | 
酝酿出台政策推动企业当“环保公民” | 
 
	
	
        
   本报讯(记者  鲁雁南)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,自去年“六·五”世界环境日至今的一年里,本市环保部门共查处1277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,长长的名单在“上海环境”网站的“执法公告”一栏中向社会公示。          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虽然目前总体来说企业的违法成本还比较低,罚款额最多20万元,但去年起企业的“环保成绩”已纳入全市征信系统,在信贷、评优、上市公司审核等方面也开始作为重要参照。          与此同时,今年6月1日起国家实施新的《水污染防治法》,违反水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企业违法成本将大大提高。新的《水污染防治法》有两条突出的“新规”:一是取消了以往造成重大事故的最高处罚上限(100万元);二是实施“双罚”制,一旦发生重大违法行为,在处罚企业的同时,对企业法人代表也要相应处罚。          环保部门透露,在加大环境专项执法及执法后督察督办的同时,近期还将酝酿出台相关环境政策,用经济杠杆推动企业争当“环保公民”:对那些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的污水处理厂和脱硫电厂实施奖励;与金融部门联手出台“绿色保险”政策,环境保险的收费与企业污染程度成正比,由此增强风险污染行业企业的环保责任。上一篇新闻: 下一篇新闻: 关键词:
  
 |  
        
          | 查看:次  更新于2008年06月09日 | 
         
	  |  
 
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评论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